青年艺术家访谈 | 張凱儀——“以带给人快乐的心情去把作品分享给最多的人”

首页    学术研究    创作研究    青年艺术家访谈 | 張凱儀——“以带给人快乐的心情去把作品分享给最多的人”

作 者 简 介

 

 

Photographer: Manwai Ng

张 凯仪 Cheong Hoi I

 

澳門出身 Born in Macau 
www.melcheong.com

 

个展

2019 个展「青蛙的创造」, Roomage30, 澳门
2018 个展「刻白」,CfSHE Gallery,东京,日本
        个展「刻白」,Enlace Gallery,福冈,日本
2014 个展「处于泰然」,Kura Studio Gallery,福冈,日本
2013 个展「足印」,官乐宜基金会画廊,澳门,中国
2012 邀请个展「马戏团」, 大炮台回廊, 澳门, 中国
2011 第7届埃武拉国际版画节 – 独立邀请展「新生命」, Palacio de Manuel, Jardim do Pub
        lico, 埃武拉, 葡国
2009 邀请个展「最后最后」, 创意空间, 澳门

 

得奖纪录

2018 入选驻场艺术家,山梨艺术家驻场,日本

        入选“澳门视觉艺术联展”2018

2017 入选第3回国际木版画会议国际公募展「国际木版画展2017」,夏威夷大学,美国

2014 入选第2回国际木版画会议国际公募展「国际木版画展2014」,东京艺术大学,日本

2012 入选澳门第一届国际版画三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澳门

2012 驻场艺术家, 「2012 寻找乐活创意家 体验矿山新文化」, 新北市立黄金博物馆, 台湾

2009 驻场艺术家奖 - 第六届 Evora 国际版画节, Teoartis, 葡国

 

作品所蔵

Judas :台北市关渡美术馆(台湾)
Gymnasty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
 
 

工 作 视 频

 
 

 

 

作 品 评 论

 
 

张凯仪与她的水性木版画

 

张凯仪曾是 2015 MI-LAB 高阶课程的艺术家之一,课程目的是发展她的水性木版画技能。她是我们 MI-LAB(Mokuhanga Innovation - Laboratory) 驻场艺术家二十多年来从澳门来研习这个享誉全球的传统木版画技术的第一位艺术家。

我当时已经清楚地看到,她个人的艺术风格与水性木版画属性非常相匹配。从和纸和水彩的利用到她在第三届国际木版画会议(International Mokuhanga Conference, IMC)中的入选作品,及这次在日本制作并展示的木版画作品亦印证了这一点。具有传统澳门背景的张凯仪和木版画之间的发展将对我们二十年来的全球化活动动生更大的影响。

张凯仪 2018 年在日本创作的全新系列作品之一“黑光石”(Black Luster)便充分地发挥她在木版画上发展的潜力,她运用木版画本身的特性表达难以捉摸的焦虑和动荡的气氛,并从中画面表达出日本的潜在不安全感和共存的希望。我希望张凯仪能进一步向木版画推进,除了发展自身与木版画的配合外,以她的历史-澳门的中西交流历史背景下引领木版画全球化。

 

Mokuhanga International Laborary(MI-LAB)代表理事

佐藤靖之先生

*Mokuhanga Innovation - Laboratory 意译:木版画创新实验室,是是业人文学研究所旗下的一个艺术计划。

(原文为日文)

 

作 者 访 谈

 

问:请您详细介绍日本水印版画的印制过程。

张:在木版画的创作当中, 中式与日式的主要不同也有少许跟据, 中式的木版画, 我们会称为「水印木版画」, 而日式的, 我们一般称为「水性木版画」。当中有一字的差别, 也因此我觉得比较容易解释给国外的艺术家,「水印木版画」的水印, 在发展期间主要是糅合中国的水墨画为目标(1), 因此着重于水与墨留在木版上的痕迹, 是真真正正的把水流向印出来。而日式的「水性木版画」, 主要源自8世纪唐朝由中国传到日本后的木版画, 然后围绕由浮世绘到现在的创作版画, 「水性」只是形容颜料上与西方的油性上的分别。

由于16-17世纪日本江户时代的锁国政策, 令浮世绘在200年间不受外界影响而自我发展, 和纸、木版、颜料及技法一一在江户时代发展出精巧的工艺, 到幕府后期因大量人民不满出现了180度的崇洋思想, 间接令传统工艺式微, 及后便产生出创作版画。

日式木版画是以版块色为主, 因此怎样印, 变成怎样, 是我们首先会学会的东西:我在这边主要以马莲分成3种 (因中间灰色地带很多, 因此我只介绍最轻的马莲, 最重工的马莲, 及中间的万用马莲, 名字我简单改了, 每个也有不同的名), 马莲可完全由竹叶紥成, 但现代科学也会使用制品, 这3种配合水及米浆的比例, 成为了以下「必胜」科学。

 

马莲-底

马  莲

 

马  莲

最轻马莲 (Disk Baren)

万用马莲 (Murasaki Baren 中芯)

重工马莲  (Goro Goro Baren)(2)

主要由软胶造, 为的是减压

在软胶及钢珠间由竹叶紥成

钢珠制成

多米浆少颜料  比例2:1

米浆与颜料均等  比例1:1

均色也是常用的效果

米浆只作为把颜料推开的作用 比例1:5  

水份很高, 纸把木版上的水份快速吸进形成水点状, 称为「GOMA」(芝麻)效果

因为混入米浆令颜色在木版上均匀散布, 同时间米浆密度高减慢木版吸入颜料的时间

超耗颜料!是干印的方法, 主要颜料很快被木版吸收, 因此需要超大的压力把木纹内的颜料压到纸上

通常用在树影、模仿地面的质地

注意, 此效果以底层加入浅色, 再多印一次深色作深度感为佳。

色块

天空的云层, 海水的纹理, 因此买木版时他们会问想要的木纹是竖(有时候当墙纸)或是横向。油性的艺术家在木纹选择上很有经验。

参考艺术家:

泷千寻

 

 

参考艺术家:

河内成幸

 

 

印刷 - 萬用馬蓮(背)

 

印刷 - 重工馬蓮(背)

 

印刷 - 最輕馬蓮(背)


印刷對比(背)

米浆用买的, 然后加水混成刚好可从笔流下来的状态。水彩也用买的, 只需加水到能顺笔触的程度。(见「米浆与颜料」)

 

 

印刷前的准备也重要, 主要日本天气干燥, 而且处理大张的和纸湿与干间的伸缩性有差, 会造成对位的问题, 这个以日式的对位方法(与西式的一样对角位), 放射线令对角位准确率大减, 中式的是以一方3点作对位方法, 这可大大减低错位问题。

因此把整张纸保持在同一湿度与扩张程度是其中解决的方案。另外和纸属丝状纤维一种, 吸水后在放大镜下成海绵状态, 压印吸墨效果更好。

首先要制造一个湿纸夹, 用不透风胶纸把强韧和纸包裹, 不能直接把水喷在印刷的纸上, 因为会做成水点, 令湿度不均。把强韧和纸包喷湿, 等待10分钟后, 水点在和纸上会慢慢散开, 然后加入印刷的和纸, 令它们平均得到水蒸气。(见「印刷前准备 – 湿纸」)

 

 

木版若不是需要印木纹, 便需湿版, 令木材本身已有部份水份, 减少吸墨情况。(见「印刷前准备 – 湿版」)湿版越久越好, 亦因此好的版材需经得起考验(我不是在泡水… 若果是梨木泡水 还可吧)。

 

请看示范。
 

色  塊

 

 

印刷效果 - 色塊

 

芝  麻

 

 

印刷效果 - 芝麻 

 

干  印

 

 

印刷效果 - 乾印

 

木紋印刷效果對比

 

(1)、 水印套色木刻畫,也可以這麼美!https://kknews.cc/culture/re8z6gx.html

(2)、其中鋼珠的馬蓮是現在還在世的河內成幸老師發明, 但因為維持專利費用太高, 便把設計開放了。現在生產公司為了感謝他, 也會把他的CV簡介放入這個馬蓮的盒子內。

 

问:你现在的作品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张:我自己本身没有设定, 也不觉得自己有一个特定的风格。我一直在澳门长大, 在校内是西式的绘画练习 (但我从小的老师林建恩先生是一个由上海来澳门的水彩家), 中学时受日式漫画熏陶, 毕业后到澳门艺术博物馆跟随王祯宝老师学习西方的铜版画, 也有在葡人社区学习葡砖的笔触。往往是别人能认出我的作品, 在本地社区, 我的作品比较日式, 但对日本社区而言, 我的作品比较西式。反正我觉得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 我的风格应该就是由我的成长、经历、生活、体验而成, 亦因此会与每一个人不一样。
 
问:你为什么会选择用水印版画的方式呈现你的作品?
张:我在2009年开始跟随王祯宝老师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内研习铜版画, 当时我刚毕业, 在版画室的环境创作有一个好处, 你会有很多伙伴, 一起学习与研究, 你一人研究一种技巧花上数年, 这数年间我学习的技巧却是与伙伴的数量而倍增。因此最初的3年间我在铜版画方面成长很快, 但差不多28岁时便出现极大的问题, 版画室的女生逐渐减少, 她们要离开准备人生另一阶段。我很快意会这一点, 一但离开版画室, 便不会回来, 事实胜于洪辨, 我便寻找着在家中还可做版画的方法。同一时间我的小犬过世, 这件事对我本身有极大的影响, 我很快以艺术宣泄自己的伤感, 最后一组的铜版画作品基本上是全黑的, 是这个世界终结了。但在这组「新生命」最后我加入了轮回的想法, 生命死去以后, 我希望灵魂会回来, 是以最白的快乐来到世界上。然后我在这白纸上加上最美丽的色彩, 我便选了木版画这个多彩又不受地方限制的媒材, 以带给人快乐的心情去把作品分享给最多的人。
 
问:你是怎样选择创作的题材的, 在创作中你的主要关注点是甚么?
张:我不是艺术学院毕业, 我修读的是毕业于人文科学系的英文传意, 即从事媒体的方向, 当中学习了细心聆听, 分析思考, 自我表达。一画胜千言, 我在学期间是希望以图像来表达「自己」。这个「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人, 是一个你最亲近的伙伴, 但有时候你会听到别人说「不由自已」、「不由自主」, 这个自己也有外在因素。在我的创作自述也有提及。我的文化背景、我的经历、我接触到的人及事物、甚至我对未来的憧憬, 这些也在影响着「自己」的选择, 亦因此, 我不会给予自己穷途末路的死角, 相反, 给自己最多的题材、最好的养份、最多的选择, 然后便是用艺术去舒发。这个概念是以文艺复与时期的「全人」作为创作的底柱, 再配合艺术上的个人主义作为思考的中心(3)

(3)、蔡国强︱中国当代艺术,最没学到的就是个人主义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8373504/

 

问:对现代水印版画创作和发展你有什么自己的思考。

张:自从网络这么发达, 大家对审美的态度也变成了快餐文化, 那为什么我们还选择在木版画上创作? 

1. 在我看到的水印版画有着不可言喻的吸引力, 与素食文化类近, 我们的材料全是天然的物料, 木头、和纸、矿物颜料, 加上人的创造力, 在创作中我会怀有感谢大自然的心情, 这崇尚大自然的情怀, 我相信可以影响许多人。

2. 木版画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它流存至今还可以看到大家不断地向无尽的荒野挑战, 已足够证明它的适应能力及变化的能力。现今看到各国的艺术家作品, 绝对无愧于当初祖先把这个发明交流出外的初心。

3. 因此我希望更多人能被我们的作品吸引, 推动另一个创作的高峰。我们也应该把起跑线定得更高, 中国的艺术发展, 有敦煌时期的矿物颜料, 有水墨的千变万化, 由远古至今, 不同的创作者为配合自己想要的木版画而开创一个又一个的技能, 因此我们现世代应更无惧地探索, 多学习不同的技术加以配合, 寻找自己想要的木版画。

4. 至于创作上, 与问题3的理念相同, 一个人钻研一件事需要数年, 只要大家多交流, 把技术无私地分享, 自然学习倍增。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漂流的情信》 

 

《赤富士》 木版水印

60×45cm  2018年

 

《富士的夢(夜)》 木版水印

60×45cm  2018年

 

《雲山》 木版水印

60×45cm  2018年

 

《黑夜不再來》 木版水印

30×45cm  2018年

 

《黑夜的祈禱》 木版水印

29.5×14cm  2018年

 

《黑光石》 木版水印

29.5×14cm  2018年

 

《泰然自若》 木版水印

180×90cm  2018年

 

 

创作自述

 
 

虽然人类是特殊的个体,但资本主义令现代社会创造了一种虚无主义的世界观,在很多决定上取决于金钱。通过参与这种社交游戏,人们逐渐失去追求真正幸福生活的人生本能,重复的向单一利益方面选择,令整个人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突破的循环环。 

因此,了解自己变得很重要。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互相比较来打破这个现实,或通过古人遗留下的艺术和历史文化故事来进一步思考从而得到啓发。

艺术的启视——通过欣赏、表达及分析的过程,张凯仪找到了理解自已的方式,并与那些和她共享同一经历的人(例如一同欣赏艺术展览,一同创作,甚至一同生活分享自已的想法及意见。这些想法使得我们修练为一个更好,更成熟的思想,并成为了活在这个世界的基础。通过这种不断探索、对事物的追求及怀疑,张凯仪继续寻找自身及自已的艺术之间的关系。

 

 

 

(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2020年11月9日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