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禧 临摹凌君武先生《园林印象》
本临摹作品案例是进入研究生以来的第一次水印版画实践,由于之前没有水印版画的学习经验,所以首先通过临摹掌握水印版画的基本技法。现阶段很需要多去做水印木刻的实践实验,多创作、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水印经验并应用到实验中;希望尽快掌握好水印木刻的制作工艺,可以愉快地制作自己创作的画面。
一、准备工作
临摹稿的准备:临摹的画心做的是尺寸50×50cm;画心与纸上下边缘线的预留距离各5cm。一般稿件的打印版纸张下缘线离对稿线的距离为5cm,那么打印的稿件至少是50×60cm。
木板的准备:木板裁制的尺寸在画心尺寸的基础上各边预留5cm,那么木板裁制的尺寸是60×60cm。
涤纶片的准备:相应的,涤纶片的大小准备在木板的基础上再预留5cm,那么涤纶片裁的尺寸是70×70cm。涤纶片厚度0.075mm会好一点,经尝试0.05mm太薄了,覆盖能力弱但是省力;0.1mm太厚了,覆盖能力好但费力。
工具的准备:
1、“笔”:谢得堂羊毛刷,按照色系各准备一支宽5cm、3cm的规格;马利水粉笔(平头)按照色系各准备3号、5号、10号规格的;
图1-2:刷子和刀的样式
2、刀:如图所示较常用的几把刀分别为:圆刀10号(20mm)、浅圆刀(坦刀)14mm、圆刀6mm、刻刀六件套里的平刀和圆刀、拳刀、角刀0.6mm、圆刀2.2mm、圆刀0.6mm;
3、椴木夹板根据画面大小去购买,这次买的是920×920×4mm的,其实5mm应该会好一点。如果是需要刻比较精细的线版,可购买7mm的
4、涤纶片选0.075mm;
5、颜料这次使用的是马利国画颜料;
图3-4:涤纶片和国画颜料
6、高压喷壶(喷出来比较细匀的就可以了);
7、马莲;
图5-6:马莲和喷壶
8、放颜料的罐子选用炖壶,4英寸的准备3-4个,3.5英寸的准备6-9个;
图7:颜料罐
9、纸张:红星双层夹宣、准备一些价格适中的生宣用于吸水;大小根据画面去裁制;
10、毛巾;
11、黄铜镇纸两条(30×40×50mm)。
二、视频
三、 制作过程
(一) 分版
按照颜色区块大小(由大到小)、颜色深浅划分(由浅到深);先把大块面的颜色分出来,按照同色系一些不相邻的颜色,也可以把它们分在同一块版上。
图8:分版打印稿示意图
1.绿色大块面;2.浅灰色块面;3.灰色块面;4.蓝绿色块面;5.橙色块面;6.最深的黑色块面
(二) 刻版
刻版前准备工作:
图9-10:打磨好木版自然晾干备用;画对稿线且裁好下缘边线预留的5cm
1.用500-600目的磨砂纸打磨木板至手摸起来平滑即可,注意打磨的手法是横一组、竖一组,一组交替一组;
2.打磨完毕之后用清水抹布处理干净版面,自然晾干;
3.每一版面画好对版线过稿。先在木板下方边缘位置往画心方向预留1cm,并画好横线;接着在这根线的中点做好标记(示意图如下图11);
4.将打印稿下边缘线紧贴对稿线,追好中点位置,用圆珠笔标记打印稿上的终点位置;放置好复写纸(一定要覆盖到需要过稿的位置),用无痕胶带固定好打印稿和复写纸的位置之后,用油性圆珠笔(尽可能买笔头最细小的)按照分版次序块面进行描印过稿到木板上;
5.逐版过稿完毕之后就可以开始雕刻;
图11:对版线示意图
图12:预留线示意图
刻版工序:
1.过稿的时候标记好需要铲走的部分,以免刻的时候铲错;
2.先用拳刀整体把形状轮廓勾描出来,再用圆刀沿着被沟刻掉的边条凹处顺着小心铲走不要的地方(如图13-14);
图13-14:用拳刀雕刻形状轮廓
3.要看具体的位置大小使用不同大小的圆刀去铲,小心不要铲到形状。如果是实在很细小的位置可以准备0.6mm的小圆刀或者小角刀去处理;
4.注意铲走不要的位置时不要着急一次性产得够深,以免用力过头铲到其他地方;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力度去铲。还可以线先用平刀把不要部分的表皮铲掉,这样可以较为清晰知道画面雕刻的去留(如图15);
图15--16:循序渐进地铲走不需要的部分
5.整体雕刻和不要部分铲除得差不多之后,用20mm的大圆刀处理铲掉边缘,使之平滑,如果还不够平滑可以再整体用颗粒较细的打磨纸进行打磨平滑,不然会影响印刷,破环纸张;甚至是被铲走的凹陷处有不平匀的凹凸也是需要用打磨纸处理好(如图17圈起来部分就是需要处理平滑的边缘位置),以此类推;
图17--18:图17圈起来部分就是需要处理平滑的边缘位置;图18黄色边缘需要处理平滑
6.注意铲走位置预留三根手指的位置,避免印刷刷色的时候刷到;但是如果是临近对稿线的位置,不要把对稿线铲走(如下图19橙色线段预留的位置);
图19:橙色线段预留的位置
7.如果遇到木版有木眼的情况,一点点小心铲走;
8.按照这样的工序一版一版有耐心地处理好;
图20-23:其他版 面的雕刻
(三) 尝试过程
1.试色:从左到右均匀刷试色,跟印刷的刷色方向也是(刷三遍看看)(试色纸要等干了看看颜色)(试色纸用便宜的素描纸)(要跟画稿的颜色差不多)
图24-25:24试色湿润状态;25干涩状态
2.一般第一轮印刷,木版受色程度还没够,所以一般第一版会出现一些木孔状态;一般印多几次,木版受色程度饱和了,印出效果会变好,所以尝试过程不要着急。一般可以观察一下颜色是否是自己想要,还要观察纸张受水多了还是少了;还可以观察印刷时,受力匀称与否,从块面力挺程度和色块匀称程度可以观察出;一般越往后面用力程度可以减少,不然颜色会容易挤出去,因为纸面和木版受色开始饱和了,太大力会导致饱和过渡。
图26-28:26印出木孔状态;27-28木版上未受色饱和的木孔突显
3.试印阶段从印出画稿中观察到的问题离不开版面上出现的问题,比如,刷色的时候刷到一些不要的边缘位置,那就是没有刻版的时候铲到位;一些印痕明显的位置就是没有处理光滑块面铲走边缘。
四、正式印刷
(一) 闷版闷纸调色
1.雕刻完毕之后,清洗干净版面上形状边缘残留的圆珠笔印记,因为油性圆珠笔印迹在木版上会影响印刷受色情况,水油不匀;
2.清洗的时候要注意木版双面都要湿水,不然木版单面受水的话会弯;
3.闷版:用毛巾擦拭多余水份,把清洗好的第一版面放置好在裁剪好的涤纶片上;拿另一张裁剪好的涤纶片覆盖在正面版面上,用黄铜镇纸压好涤纶片,并且把版面上多余的气泡排出来,不然会影响版面闷的受湿均匀程度;记得把涤纶片外缘区域多余的水份用毛巾擦拭好;
4.闷版时长:大画闷30分钟,小画闷15-20分钟,这张闷15-20分钟。(第一遍闷版的时长,后面印刷过程中,版不够湿了,闷版的时长可以相应的少一些5-10分钟,通过观察版面泛白情况,也要根据天气情况而论;但如果是下一次再印的话也要以第一遍闷版时长);
5.闷纸:正面上,喷水要均匀,手是来回移动均匀喷水;印多少闷多少纸,不要闷太多又不印;不印的时候,要及时掀起涤纶片,不然闷太久会发霉的。涤纶片边边擦干,闷任何东西都把气泡排走;
6.闷纸时长:一要看天气空气水份,二要看刚才喷水情况,这批次印的时候不算干也不算湿,大概闷了10-15分钟。同一批次,印下一张不够水份就再喷水或者闷1min;
7.观察纸张出现云朵状就是受水匀,小色块面可以使用这类型的适度纸张去印;
图29:云雾状闷纸状态
8.利用闷版闷纸的等待时间调色:调色是用水粉笔刷(不要软),少量多次地调出来(搅拌的方向要统一,不然会脱胶);
9.通过颜料的挂壁情况观察颜料的浓度是否够,根据不同品牌的颜料印出情况去有意识地调色,比如像马利的颜色印的时候是接近原画稿的,但是干的时候颜色变淡,这时候在调色中可以适当调深一点点;
图30-31:调色颜料挂壁状态
10.涤纶片要密封好。
(二) 对版刷色印刷
1.对版:印纸对好对版线,注意在宣纸上也加对版点,版上也是;注意印纸印刷时候的正反面,尤其是第一版第一张备油性圆珠 笔,对版做好中点标记;
2.纸对好版,覆盖上涤纶片,用黄铜镇纸压好,注意压在版上才不会移动;
3.固定好位置之后,选顺手的方向掀开涤纶片,依次刷色印刷;
4.沾色:笔刷上面不要有其他多余的水份,不然沾色的颜色会不对,沾色完毕之后,笔刷里面的颜料色均匀;
5.在木版面上刷色,从左到右均匀刷(一组),从上到下均匀刷(一组);放平刷色横刷一遍到竖刷一遍,轻且匀,第一遍大力点刷;
6.刷色完毕之后,拿衬纸覆盖在印纸和涤纶片之间吸水,衬纸的面积跟印刷面积差不多即可,衬纸一定要跟印刷面积匹配,要覆盖完整在印刷面积上;
7.印的时候放纸也要轻,顺着涤纶片轻轻往下放,铺平整之后,用马莲顺着刚刚刷色的次序去运,第一版第一论的印刷力度可以稍微大一些;
图32-33:及时观察印刷情况进行调整
8.马莲运印完一轮之后掀起来观察,再刷色,再运印,但是一次比一次的力度要轻可,一般来回印3-4次就够颜色了,重色7遍,时刻关注纸张和版面的湿度,笔刷要保持干净,不要沾到木屑之类的刷色的时候残留在木版上就不好了;
9.新版有颗粒是因为没进颜色在木板里,木版里的颜色不够;
10.每一批次前后几张印刷的颜色也可以进行对比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进行调整;
图34-35:同一批次印稿之间对比看看有无出现问题
11.印完要平摊且干净。
(三)印完护理
1.每印完一版都要洗 干净;
2.衬纸要平整不要有印痕或其他颜色;
3.保持工作台卫生。
图36-41:临摹稿六张版的版面情况
五、作品介绍
临摹凌君武的园林印象系列之一,这次临摹画心尺寸50×50cm
六、 小结
第一次体验水印木刻制版印刷的完整流程,有很多新鲜有趣的制作体验部分,也有很多需要提高进步的部分。第一,调制颜料的成色和印出成色的把握是我这次临摹遇到比较难把握的部分,由于一切的材料工具都是第一次使用,对它们的性能和特点使用需要时间去了解和磨合;第二,其次就是不同面积大小的版面印刷匹配的纸张水份也是需要注意的,小面积版面印刷纸张可以稍微没那么湿,大面积版面的印刷需要水份稍多一些,但都是要闷纸闷均匀水份;第三,印刷用力要均匀,不要着急局部压印,不然很容易印出颜色不匀,显得一块块的斑纹,尤其是越到后面的印刷次数用力要开始收一收,不然颜料饱和再用力印,颜色会被挤压出来。综合以上三个比较需要注意纠正的制作部分,在下一次新的水印木刻制作中要加以调整。
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印刷问题总结和解决方法的归纳
(一)块面印出斑点
图42-43:木版与印出纸面的斑点对比
导致原因1:木板上有微小的木眼木纹,刷颜料在木板上,颜料堆积在这些微孔里导致出现斑点。
解决方法:应该要把木板打磨得更加仔细一些,洗版的时候要注意木屑残留。
导致原因2:刷子/笔上在涂刷木板每个印刷块面的过程中,带走了一些缝隙里面的小木屑停留在印刷块面上。
解决方法:应该注意笔刷的清洁,留意有无木屑藏在刷子毛里面,要及时处理或者换一支干净的笔刷。
印刷注意点:
A.上色的时候要注意笔刷与木板之间的控力,轻而均匀地把颜料涂刷于木板上,涂刷颜料的份量适中,不要过多,过多就会堆积颜料在缝隙里;可以通过观察木板表面,观察到颜色均匀且轻薄地置于木板表面之上。
B.在蘸取颜料的时候,如果怕难以控制笔肚的水分以及颜色匀称,不妨可以把容器先摇一下,再把容器倾斜下来,容器底部的颜料随之走动,我们可以蘸取走动后挂在容器面壁上的颜料,轻轻用三分之一的笔头带走颜色,均匀地涂刷在木板上。
C.印刷力度,观察到斑点,除了控制木板和纸张的湿度之外,在印刷的力度上也要格外注意,稍微用力点把木板上的颜色均匀地渗透出来,通过观察衬纸的颜料色块受水程度可知,观察到块面的边缘清晰印出以及块面内部色块晕染均匀。
图44:过于用力色块渗透
(二)印刷到后面的色块区域,局部需要印刷的纸张面积已经干了怎么办?
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衬纸保护好已经印刷好的块面(盖着),之后用一只手挡住衬纸与露出印刷纸张(干了)的衔接位置,用喷出颗粒叫细的喷壶进行临时补水;喷湿之后,放一张干的衬纸覆盖在上面,盖上涤纶片,用马莲重复印刷的动作吸走多余的水分再继续印刷;水不要过多,不然颜色会变淡。
(三)笔刷印刷过程中保持整洁卫生,没有结束同色块的印刷时,笔刷只要没有奇怪的问题(比如木屑残留)可以继续蘸色使用,不用频繁洗笔,这样颜色才不会怎么印都那么淡。
(四)加水也没法调出来的浅色:最浅的颜色如果加水也没法调得出相像的,可以尝试加白色,虽然浅色尽可能通过加水调,但是水太多会导致颜料的粉状变少,导致印出的颜色很浅(如刷水一样不显色),适量加白既可以维持颜料粉状物又可以把颜色调浅下去。
(五)大面积同色块且形状和块面不一的版面,可以画面中轴线为主(或者固定好一头大块面先印好,顶部的位置再把铜条放在要印画面的附近压好),向中间推移且分门别类印刷,比如,线归为一类,面块归为一类,小面积地印刷。但是要注意纸和版的湿度流失情况,及时补水!在此期间也要注意纸和版的对版问题。
(六)块面的印刷要用力够,让块面变得立挺!成型!
图45:块面印整
(七)印刷速度要看天气、纸和版的湿度而随之变化。空气湿度低的时候速度要加快。
(八)颜色浅的话主要是控制水份和力度不然整个形状会散。
(九)印刷完整体之后要及时检查整体画面,查漏补缺。
(十)闷纸数量要注意,如果多闷了要记得把涤纶片掀开,不然就会纸面发霉。
(十一)印刷出现纸面褶皱问题:
图46:印刷纸张干了之后的褶皱现象
A.耙子大小问题,在印刷过程中走印压到木板轮廓;
B.版面护理问题,铲的外围边缘处理得 不够缓和;
C.在裁纸的时候要注意纸面的平整度。
(十二)大面积的印刷块面,纸要闷得稍湿润些,如果在空调房里面印刷还需要喷水在空气中保湿,时刻关注纸、版的湿度,之前第一组第一版印刷出现的颗粒感,是纸张发干导致的。
(在印刷到第11和12张的对比可知,第11张湿润程度饱和版面少出现干涩的木眼颗粒感,第12张纸中心开始发干,四边湿润导致印刷块面轮廓有颜料堆积或者散开,而块面中间是有明显木眼颗粒感)
(十三)能快速同时解决的版面就一起解决,除非部分例如颜色不够、块面中部发干需要局部加印处理,不然在印刷其他块面的时候衬纸也会带走纸面的水分。
(十四)小结第一组1-6张:
第一组主要是让作为新手的我可以上手体验同一组同一版这样流程连续印刷,学会去感受去观察印出画面呈现的效果和总结初次印刷的问题。第一组印刷的主要问题就是形状还不够整、块面不够力挺、颜色不够均匀;做记号(每张)、力度再大一点,水分的控制要好;面的话水多,线的话水少;可以分几张几张去专门做不同水分控制的变化;闷纸时间的对比;记录细节。
图47:第一组第一张画面的印痕明显
(十五)第二组第三版印刷对比(第7-15张),第三版是大幅面且线面共有的同色块。第7-11张:
颜色上:白色占量与第一组对比放得更多的情况下,无论如何再加黑色或者其他颜料,在画面晾干之后都会反白;
水分:闷纸的水量更多(整张纸的湿润程度高到透明状);
用力:变化对比不均匀;
综合以上,这一小组的版面印出的块面不够结实,且边缘和木板刻得不流畅的位置有积水点、颜料外浸的现象。
图48-50:第二组与第三组出现积水点和颜料外浸的状况
第12-15张:
颜料上:没有放白色;
水分:闷的纸刚好均匀且有云雾状湿润现象;
用力:更大且用力持续时间长而匀称;
块面印出比上一组更结实,边缘少出现化水,但木板刻得不好的地方依旧会出现积水点,那些地方可以用纸巾或者棉签轻吸水减少局部水分再整体印刷。
纸张和木板的水分适量和匀称时,这种线与块面并存的情况应该先整体处理再局部处理,比如应该先照顾好线的位置,面有发干的迹象可以重新再适量刷色控制水分和力度再次印刷。
这种情况下,每一张之前都可以简单闷板,让木板的水分控制平衡。
综合以上,在纸面干了之后仍有色块晕开或者反白的情况。大概率是颜料调的太稀,水份占量比颜料本身多。
(十六)第二组第四版(第7-15张)的印刷有了新的发展,更确定了上一版的猜测。
确实就是颜料水份多了,由于考虑到张数和版面面积大小,所以在调颜料的时候容量变大了,但是颜料不够多,虽然在纸张湿润的时候看着颜色是对的,但是纸张一干就白了。
(十七)观察对比第一组第四版(第1-6张)
深灰色的调色三青加多了,在印刷块面边缘的时候容易反白。
图51-53:从左到右,由湿到干的颜色对比
(十八)通过颜料搅拌之后的挂壁情况推算颜料的粘稠程度。
图54-57:从左到右,颜料在快速搅拌过后的挂壁对比
图58:重新叠印新调的颜色之后的效果
(十九)1第二组第六版(第7-15张),是深灰色和中黑色块:
尝试用墨去印画(但里面也掺合了国画颜料)。
A.刚开始还是习惯完全采用国画颜料印刷状态下的纸张湿润程度和颜料上版湿润程度,所以块面化水很难控制。
B.越印到后面的张数,版面、纸面、颜料上色的水分越来越轻薄,但是就算是较为干的时候,只要纸面是带水的情况下,块面边缘都会不同程度晕开!
C.墨印画的好处:容易上色,块面均匀;
缺点:很难控制块面边缘的晕染情况,而且墨印的话晕染出来的多余颜色是呈墨色(相当于和水混为一体)就算用少量清水干净笔去轻轻处理也无济于事,甚至化水的区域更加大了!
D.国画颜料的好处:容易打理块面边缘化水的情况,用清水干净笔轻轻刷就会自然掉色;
缺点:相对于墨来说不容易上色和块面均匀。
需要把颜料和水的比例把控好,不然要么水多了,色块在湿润的时候颜色看起来贴近但色块干了就呈淡色反白,块面不力挺;水少了,就会导致刷色印刷的时候,颜料堆积在块面边缘,印刷会把边缘多余的颜料贴在画面上。
同时关于墨的晕染,观察了印纸和衬纸(生宣)之间的对比发现,印纸比衬纸更容易化水。
(二十)第二组的印刷依旧没解决印画把块面铲底的边缘轮廓印在画面上,无色但导致纸张皱巴巴!已经是尽量避免马莲走位的时候不压到,也许是因为纸张湿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下一组的时候突然要注意。
(二十一)第三组(第16-24张)
第一版:
浅绿色大块面的木眼木纹出现是因为纸面发干,颜料堆积导致颜色晕染不均匀。
A.如果上了三次颜色之后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离远向纸张均匀喷湿,少量多次,用指腹轻抹印刷块面发干区域感受受水情况,不用很湿,只需要摸起来有轻微吸收到新的水份即可。(没那么干即可)
B.如果纸张的发干程度不算严重,且颜色够的情况下,把第三次印刷的衬纸拿走,直接均匀印刷块面,让颜料水份充分晕染。
(二十二)通过第三组第三版第22-24张对比第三组第三版第16-17张:
颜色上:
a.灰色只加硃砂和三青就已经很淡色了在纸张干了之后
b.三青可以起到像钛白的作用(在纸张干的时候会变浅),所以稍微介乎于中间值的灰色可以从黑色开始由深往浅去调;
水分:
c.印刷浅色的色块水分充足会好点,一些稍微深色一点的小色块或者大边幅不规则的线面色块(不是大块的色块)水分干刚好或有点发干去印刷会更容易着色且均匀少有溢出的现象,而且刚好块面会力挺且有木纹
力度:
d.有一些转弯位不要大力运马莲,会溢出水分,应该要整体均匀用力,掀开观察那些地方因不充足再继续发力或稍微补充小小水分去印好局部
(二十三)关于纸张褶皱问题有进一步新发现:
a.刻板的问题,应该要用砂纸把边缘打磨得非常平整光滑,让铲除边缘位置、刻出位置以及不需要铲除的木板位置衔接摸起来很缓和
b.中途补水问题,纸张热胀冷缩不稳定,在印刷其他位置的时候纸会连带着褶皱(第三组第三版第20张印刷上面块面的时候就是让下半部分的纸张跟着印刷边拧巴了)
c.尤其是大块面平整位置用的衬纸最好是新的或者很平整的
2、对稿问题
注意纸张有无受损或者沾水收缩了,如有问题及时重新打印再描边。
3、刻版问题
(一)1.位于板面之间的不大不小的面积要铲平整底面的话如何尽量避免在修理的时候误伤其他块面;
(二)拳刀的走刀要多加练习熟悉(不够利索,留下毛毛影响印画的边缘有斑点);
(三)弯曲的边缘走刀要流畅,不然会影响到印刷的积水问题。
一切都是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分门别类记录。
以下附上30张临摹稿稿样及对应的批注示意进行对比
第1-3张
第4-6张
第7-9张
第10-12张
第13-15张
第16-18张
第19-21张
第22-24张
第25-27张
第28-30张
八、 作者简介
黄颖禧
本科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现硕士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水印木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