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心慧《陈洪绶的木刻画艺术》(四)
(接 周心慧《陈洪绶的木刻画艺术》(三))
人物造型奇诡怪诞,是古今评论陈洪绶人物画的定评。所谓“奇诡怪诞”,大致是指他善于通过夸张和变形,塑造出更有艺术震撼力的形象。美国19世纪美学家桑塔耶拿( George Santayana, 1863-1952 )对艺术上的怪诞有过这样的解说:“改变一个理想典型,夸大它的某一因素, 或者使它同其他典型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种有趣的结果。”(6)这个解说,对我们理解陈洪绶的“怪诞”是有启发意义的。相对而言,《水浒叶子》中的人物形象,更多的还是写实主义的手法,但就如同桑塔耶拿所言,它经常是在“某一点”上进行夸大,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精神面貌。在陈老莲的笔下,杨志浑身从上到下铠甲严满,俨然就是一只枕戈待旦的“青面兽”;通过腰带的上提,顾大嫂上身和下身的比例严重失调,造型加上头戴的特殊形状的帽子,很能联想起时刻准备出击的大虫;赤发鬼刘唐正向站立,头部和上身大角度反向扭转,在现实中,是绝不可能做出来的动作。这当然不会是陈洪绶的疏忽,而是有意以艺术的夸张手法,使现实的矛盾成为艺术的真实。在观赏这些图画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其中存在的不合实际,相反,画家正是巧妙利用这些夸张和变形,突出了人物壮健雄武的气概。
《水浒叶子 •杨志》明崇祯十四年刊
《水浒叶子 •刘唐》明崇祯十四年刊
《水浒叶子 •顾大嫂》明崇祯十四年刊
或言中国绘画是用线的艺术,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若以之形容这种工笔白描图画,更是一个简练和精辟的概括。陈洪绶画学渊博,毛奇龄《陈老莲别传》谈到他的师承用笔说:“莲画以天胜,然各有法:骨法法吴生,用笔法郑法士,墨法荆浩,疏渲传染法管仲姬,古皇圣贤、孔门弟子法李公麟,观音疏笔法吴生、细公麟,诸天、罗汉、菩萨、神馗、鬼魑法张骠骑,衣冠士法阎右相,仕女法周长史昉……《水浒叶子》的用线,就和他的人物造型一样,也是达到了“集诸善以为已有"的新高度的。表现不同人物时对线条运用的变化和组合,可以说是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如人物衣纹转折之处,多采用断续的钉头鼠尾描,方折自拐,正是人物刚直性格的写照。绘写鲁智深袈裟的下摆时,则用细劲的高古游丝描,如波浪般层层叠起。用线条推动衣物飘动的大势,增加了画面的韵律感和飘逸感。可以说每一根线条的运用, 都是神来之笔。中国画用线的技巧,在陈洪绶创作的版画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水浒叶子 •扈三娘》明崇祯十四年刊
《水浒叶子 •武松》明崇祯十四年刊
《水浒叶子 •呼延灼》明崇祯十四年刊
《水浒叶子 •李应》明崇祯十四年刊
《水浒叶子 •卢俊义》明崇祯十四年刊
《水浒叶子 •吴用》明崇祯十四年刊
《水浒叶子 •张顺》明崇祯十四年刊
在当时士人眼中,宋江一伙杀官造反,是和“流寇”没什么两样的强盗。陈老莲以赞美的态度画这套牌面,多少也有点离经叛道的味道。清代著名版画家刘源在他所绘的《凌烟阁功臣图.自序》中就说:“独惜陈章侯精墨妙笔,不以表著忠良,而顾有取于绿林之豪客,则何为者也?”其实,陈老莲绘刻此图时,明王朝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最后阶段,忠良被诛,朝政昏暗,陈老莲或者就是出于对当政者的失望,才把希望寄托在草莽英雄上。当然,在他看来,宋江和李自成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在宋江一叶上题词“刀笔小吏,尔乃好义”。他的眼光墨笔,比起刘源是高出一筹了。
此本由黄氏名工黄一中镌刻。黄一中(1611-? ),字肇初。除此本外,尚与黄建中等合刻过《闺范》插图。另见黄君蒨刻图本,所刻亦甚佳。清初醉耕堂本《水浒传》,覆刻这套叶子做插图,较之二黄刀笔,则显得有力不从心之感。
(选自周心慧《中国古代版画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