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访谈 | 崔德政——“传统美学精神是一种心灵的滋养”

首页    学术研究    创作研究    青年艺术家访谈 | 崔德政——“传统美学精神是一种心灵的滋养”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月到风来》 水印木刻

70X100cm  2020年

 

 

《放旷高蹈》水印木刻

30X40cm  2019年

 

 

《金丝蟹》水印木刻

30X40cm  2019年

 

 

《梦溪漫步》水印木刻 

80X120cm  2019年

 

 

《重屏》水印木刻

45X45cm  2018年

 

《清霄月》水印木刻 

60X80cm  2016年

 

 

《巴山夜雨》水印木刻

76X60cm  2015年

 

 

《屿瑶岛》水印木刻

85X60cm  2015年

 

 

作 者 访 谈

 

 

问:你的创作思路如何形成的?

 

崔:谈到创作思路的形成,首当其冲的是大师的影响。我一直崇拜的大师就是丰子恺,他强调要从日常的、平凡的生活中见出美来,艺术作品强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出像孩子们的那种天真纯洁与真朴活跃的元气。这些观念都对我的艺术创作影响很大,以至于我做的第一张水印版画作品就是临摹丰子恺的作品,对其进行对版叠加、分版套色的学习。

 

 

主版

 

 

套色版1

 

 

套色版2

 

 

完成

 

加之小时候画过国画的缘故,我对水墨的语言与传统的意象情有独钟,尤其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通过浓郁艺术氛围的沁染和老师们的指导,我慢慢确定了是对中国美学的热爱。尤其读到庄子和惠子关于游鱼之乐的濠上之辩时,我对庄子那种充满生命温情的诗意境界和审美理念产生共鸣。于是我的创作思路也逐渐清晰与明确,通过表现人与自然的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物象元素,彰显出自己主观审美的意兴心绪和诗意宁静的画面基调。

 

 

《渔船图》水印木刻 40X50cm  2017年

 

问:你为什么会选择用水印版画的方式呈现你的作品?

 

崔:这与我的创作思路和表达观念是息息相关的,起初我尝试了不同媒介语言,包括油画、铜版、油印、丝网等的尝试,但总感觉与我内心的审美兴味不够契合。通过对艺术史的深入学习和在艺术展的不断交流,我发现了水印木刻版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其雕版印刷的古朴醇厚、明清绣像的逸幽雅致、尺牍笺谱的彩韵清秀、饾版拱花的墨化溢彩等营造的意境深深吸引着我,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对这种审美艺术形式的极大兴趣也促使我研究生期间选择了传统水印木刻专业继续精进,通过大量的磨制拳刀、裁扑梨木、捆制马莲、附稿临摹后,我对水印木刻的传统技艺有了一些理解和体会,那种木味、刀味、水味的融合正体现着人性与物性的和谐,后来就一直运用单刀走线、彩晕墨化的传统水印方式进行创作。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

 

 

十竹斋分色版

 

 

十竹斋作品临摹

 

水印版画对我来说,最吸引我的还有一种不可控的画面效果,我每次掀开印纸之前,其实并不知道印到画面上到底是什么样的色彩效果。而且它的手工感,是我特别喜欢的,可以做出非常丰富的肌理,叠压出来的线条更具有金石意味,颜色也不是手绘或电脑打印能实现的,这也是我做水印版画时带给我的一种乐趣和享受。

 

 

问: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对你作品有什么影响,你怎样将这种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崔:《世说新语·言语》有这样的记载:“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也自来亲人”。在山水中“会心”,体悟到濠上快适、濮水自由的境界,感受到大自然中原有的亲和,与万物相容相即的诗意情怀。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美学给我最大的影响。

但所有的艺术思想、所有的知识体系,都不是凭空出来的。有一种说法,文化是生长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都要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发生联系,与当下人们大众的审美需求相互契合。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的机械化、科技化、程序化使人的生活压力日渐加大和感性生活日渐萎缩,理性对感性的压制,人与自然关系的疏远,更没有生活情趣和审美感受可言,以至于当下出现的“社畜”现象,都是对人们心性的一种压抑与束缚。要想实现每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此时更需要一种审美的体验和精神的升华,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人应该诗意地栖居。

于是我融和对水墨、印痕、叠合的依恋与偏爱,进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创作实践,结合传统美学中的诗情画意哲思,去传达一份诗意的、纯净的、自由的、自性的理想净界。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与滋养,为其繁忙浮躁的内心腾挪出一处诗意的空间,重新焕发人们直观的情感体验和活泼的生命活力,作一次精神的远足,用幻化的境界,表达心中的企慕。

 

问:在你的作品中,传统版画技法对于你的作品有哪些影响,你怎么应用。

 

崔:水印版画是中国发明的独特艺术形式,代表了东方版画语言样式和艺术精神,它不仅是一种媒介,更是一种精神。我也会采用“比兴”的手法将我的情感与客观景物合二为一,使情感与想象、理解相结合。

并且水印木刻版画所使用的是水性颜料,印制过程中会和纸张纤维形成渗透关系,在表现呈现出哑光和消隐的状态,这种特性形成了材料的独特美感,这种消隐的视觉呈现也回应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取向。这种空灵、透明、具有呼吸感的画面质感非常适合表达我的审美意趣。

 

 

水印版画工具材料

 

 

水印版画作品局部

 

在创作中,我结合单刀走线的传统技法、彩晕墨化的独特效果、氤氲空灵的表现语言,试图把中国传统美学意象翻译成与现代人“共情”的作品。像《巴山夜雨》中在风雨萧萧的夜晚依然亮起的烛光等候你归来的温暖场景;《金丝蟹》中依凭残荷落叶依然昂首天问的执著精神;《清霄月》中渺渺苍穹、呦鹿回望的超限空间;《屿瑶岛》中仙气缭绕、纯洁无忧的圣域之境……在一刀一笔的画面痕迹中,我试图拓展水印版画的本体表现语言,依靠那些不言而喻的知觉力来影响和打动人们的心灵,可以跟随画面营造出的意境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创造一个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理时空,形成澄明朝彻的审美心境,并在欣赏感受中潜移默化地领略到画面所传达的诗词意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感受到平静通合的情感体验和质朴真实的生命状态。

 

问:你作为水印版画创作者,你更看重技法上的独特性还是作品的观念性,为什么?

 

崔:其实我觉得技法的独特性与作品的观念性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个性的观念必须要有独特的技法来支撑。就像我试图通过作品表现中国传统美学、哲学中的即故即新、会通和合的艺术观念时,是和水印版画的独特技法分不开的。比如在《梦溪漫步》中,画面即兴式地描绘出一派所至皆适的景象,落英缤纷、水流淙淙、风轻云淡、鹿呦于音、阡陌竹木、天际岩逐……都透露出无限生机,在生命的体验中,任由生命自由兴现,享受、珍惜每一刻的生命感受,于是我结合饾版、拱花的传统技法,因心造境,传达出作品中重视当下鲜活自由的纯粹体验的观念;在《月到风来》中我也运用了分版套色和色彩渐变等技法来营造淡泊静雅、旷达闲适的画面气质,以构造一个心同鹤石、志托蝶花、声情并集、神游万仞的理想国度。所以我感觉技法的独特性与作品的观念性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成就的。

 

 

饾版原版

 

 

作 者 简 介

 

 

 

崔 德政

Artist Cui Dezheng

中国当代优秀青年版画家,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主修传统水印木刻专业, 致力于版画专业创作与普及推广教育

 

(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征稿启事

 

为加强水印版画的传播与推广,本公众号栏目“佳作推介”长期面向广大水印版画爱好者进行征稿,在本栏目刊登与水印版画相关的作品和文章,希望广大艺术家积极支持和参与,现将具体征稿要求详细列明:

1、 艺术作品和文章须与水印版画相关。

2、 作品或文章须为作者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投稿人自行承担责任,与本平台无关。

3、 所有投稿的图片必须保证图片质量,大小不得低于2M;文章采用Word格式。

4、 作品图片须标明作者、作品名、尺寸、创作年代,最好配以简短创作感想或作品说明。

注:由于投稿人数众多,可能无法一一回复,敬请见谅!对选中刊登的作者信息会事先进行联系核对。

 

投稿邮箱:gdmwp2019@sina.com

征稿微信号:yuxxxxxzz

官方网站:gdmwp.com

 

 

2020年12月26日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