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心慧《陈洪绶的木刻画艺术》(二)

首页    学术研究    理论研究    周心慧《陈洪绶的木刻画艺术》(二)

【接《陈洪绶的木刻画艺术》(一)】

其实,陈洪绶师古而不泥于古,法古而不囿于古,从而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返璞归真、奇傲古拙的气势,然后大美出焉。《国朝画征录》评论陈老莲说:“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三百年无此笔墨也。”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在国家破灭之际,陈老莲已经不满足于当时文人画平淡天真的纤弱之风,模山范水的闲逸之情,而只能在这高古奇骇中,才能使他充满抑郁的心灵稍微有所安慰,从而也使当时画坛的“靡丽之风,洗涤殆尽”。(4)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不仅有明“三百年无此笔墨”,而且是有明“三百年无此奇人”。他的“高古奇骇”“超拔磊落”的气度和画风,也在他的版画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陈洪绶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其花鸟画、山水画皆擅名当时。不过他最突出的成就,还是人物画;他的木刻画,也全都是人物画。依梓行时间排列,他创作的木刻画有以下七种:

《九歌图》《屈子行吟图)》,明崇祯十一年( 1638 )刊本

《九歌》原是战国时楚国民间祭歌,屈原据以加工和再创作,凡十一篇。陈老莲十九岁时在其姻亲来风季家研读《楚辞》,用两天时间绘成此稿。这充分说明了他艺术上的早熟,也表现出了年轻时陈洪绶忧国优民的情怀。二十二年后,亦即明崇祯十一年,来风季将其所撰《楚辞述注》付梓,就采用这套画稿作了插图。该书前序称:“丙辰,洪绶与来风季学《骚》于松石居……戏为此图,两日便就。”把这套版画的来历,说得极为明白。

4(清)秦祖永编著:《桐阴论画》卷上

《九歌图 •东皇太乙》明崇祯十一年刊

 

《九歌图 •山鬼》明崇祯十一年刊

 

  《九歌图 •湘君》明崇祯十一年刊

《九歌图 •湘君夫人》明崇祯十一年刊

 

《九歌图 •大司命》明崇祯十一年刊

 

《九歌图 •少司命》明崇祯十一年刊

《九歌图 •东君》明崇祯十一年

 

《九歌图 •河伯》明崇祯十一年刊

 

《九歌图 •山鬼》明崇祯十一年刊

 

《九歌图 •国殇》明崇祯十一年刊

 

《九歌图 •礼魂》明崇祯十一年刊

 

(选自周心慧《中国古代版画史纲》)

 

 

 

2020年5月10日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