饾版印刷简介
在明代的晚期,雕版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的催生下逐渐开始了彩色出版物的发行。在那个时期的彩色出版物中从《程式墨苑》的一版多色印刷发展到娴熟的运用分版套色的“饾版”技术成功还原水墨画意境的《十竹斋书画谱》仅仅用了不到30年的光景。
所谓“饾版”,是指像古代一种叫“饾饤”的小吃一样形式的套色印刷技术。晚明时的翰林学士第一大才子杨升庵在其所作《食经》中写到:“五色小饼,作花卉珍宝形,按抑盛之盒中累积,名曰饾饤”。饾版技术也正如这样通过多块不同颜色的印版依次精准的印刷到纸上各位置,从而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彩色图像的方法。如我们所熟知的著名国画教科书《芥子园画传》,在清代康熙十四年第一次刊刻出版之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技术。
卢平/《芥子园-荷花》/2005年复刻
相较于西方的彩色版画而言,其灵活的刷色方式和天然水性颜料与中国宣纸的完美结合使印制出的作品有一种“不可作刻画观”的自然灵动的视觉美感。在这项技术被发明不久就以传播到了日本,最终导致日本发展出了代表着其国家形象的艺术“浮世绘”的诞生。
《十竹斋果谱》明·天启年间金陵胡正言辑初印本
《闵寓五本西厢记》 明·崇祯年间湖州闵氏原刻本
《芥子园画传》初集 清·康熙十四年初刻本
《芥子园画传》三集 清·康熙四十年初印本
2020年4月24日 14:22